1996年由故乡齐齐哈尔到南粤入读第一军医大学 (现im电竞app官网) ,十年寒窗 ,完成了本硕博连读,成为医院骨干。从2015年赴美国进修博士后 ,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归国。2020年,参加广东省“组团式”医疗援疆,被任命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同时兼任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开启为期三年的援疆之路。一路走来,已拥有26年党龄的郑大勇,底色如初。
留学归国后,郑大勇被调往im电竞app官网中西医结合医院任肿瘤中心肝胆胰肿瘤科暨肝病科主任 。无需扬鞭自奋蹄 ,又师从全国名中医周岱翰 。但他心中总有一种情怀缠绕 ,“见过外面的世界 ,才知道祖国更需要什么 ,我能做什么 。”在郑大勇的印象中 ,大学毕业时,班上大概15%的同学分配到了边疆地区。“我总觉得,是这些同学在替我们完成一种责任。”所以,当2019年底得知医院有援疆名额,郑大勇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现在,是我来承担这项责任的时候了!”
2020年3月,郑大勇奔赴新疆喀什。一下飞机,迎接他的是漫天沙尘。那一刻,他才知道什么是更被需要的。此时,正处于国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节点。
从南粤到南疆,从临床医生的技术岗位,到分管18个科室的管理岗位,无疑是一种挑战。作为国内资深肿瘤内科专家,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他两年时间化身“村医 ”,几乎跑遍了喀什地区的12个县市。乡卫生院条件非常简陋 ,“看病难 ”“ 因病返贫 ”等这些实际情况,像一块巨石压在郑大勇的胸口。他愈发意识到,只有当地医疗队伍不断进步,才是解决病灶的可持续之道。由此,他发挥自己的专长,多学科诊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建肿瘤微创科、开展肿瘤医疗人才“传帮带 ”、引导树立“从解决到预防 ”的工作理念 ,牵 头制定肿瘤中心学科规划及多套先进工作方案 ,引进 开展了多项新技术 、新项目 。率先推行多学科诊疗模式( MDT),使转诊率从原先的4.8%下降到0.95%,带教科室实施疑难肿瘤手术2000余台,医治肿瘤患者2万 余人,仅一年,肿瘤疾病转诊率迅速下降70.27%。建立南疆首家肿瘤微创科,填补该地区学科空白;推动开展TIPS手术 ,达到新疆领跑水平;建立肿瘤多学科诊疗机制,培养包括微创、肿瘤内科及呼吸科在内的本地学科带头人,真正做到了“由输血变造血”。“援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郑大勇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我现在立马想办法回去!”2020年10月下旬的一天 ,正在南京参加中国医院质量大会的郑大勇,接到喀什后方医院的电话后,立即匆匆离开会场。原来,疏附县发现了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当时喀什机场的进出港航班大面积取消。我们一直刷机票,终于找到一个经广州、乌鲁木齐中转的回疆方案。”接到电话5个小时后,郑大勇踏上飞往广州的飞机。
“在广州只停留几小时,下一班机凌晨出发。”妻子得知后,带了些食物赶到机场,与半年未见的丈夫匆匆叮嘱了几句。此时郑大勇才感慨道,原来他自3月26日进疆后还未回过一次家。
“我有责任,我应该在现场。因为我在医院不光负责临床医疗,还分管药事、装备、总务、基建等等,无论是保障物资供应,还是统筹抗疫方案,我都不能缺席。”
2021年8月初,医师节前夕。郑大勇离开广州援疆的第291天,第一次踏上返回广州的旅途。好不容易回到家还是放心不下工作,休假第四天他又踏上了回疆的路,他说:“只有身在喀什,心才踏实。”
父母在哈尔滨,女儿远在国外读书,妻子和岳父母在广州,自己有时看着挂在房间的地图,常常有一种孤独感袭上心头。但职责所在,“因为,我是医生。”
来到新疆喀什,郑大勇始终不敢懈怠,也不曾忘记科技援疆的使命。针对18个管辖科室进行了深入调研、系统梳理 后,他制定了成套各具特色、突破困境的工作方案,千头万绪齐头并进。“郑大勇同志到位后,解决的不仅是一些陈年积弊,还带动改变科室工作机制,实施工作关口前移。”喀地一院党委书记邹小广对郑大勇的援疆理念赞叹不绝。郑大勇每天步履匆匆穿梭在门诊、病房、会诊中心、实验室、办公室,像一台全速运转的马达,但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看到患者康复,一切辛苦都值得!”。
进疆之初,郑大勇率先对南疆疾病谱进行了一番系统 、全面的梳理,当他发现,维吾尔族妇女同胞宫颈癌死亡率居全国之首时,惊讶之余更是痛心,第一时间投入到相关研究中。通过多方奔波对接,并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的支持下,启动“营养干预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耐受性影响的临床观察”项目。
维吾尔族妇女古力斯成为该项目的受益者。“不只是我 ,病房里的其他姐妹一样很开心,感谢郑医生带给我们健康的希望!”
该研究通过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接受放化疗同步治疗的患者,探索出符合南疆肿瘤患者实际、系统 、科学的营养干预体系措施,为提高当地接受放化疗同步治疗的肿瘤患者疗效提供重要依据。不仅填补了当地肿瘤治疗领域的空白 ,更重要的是覆盖并受益的南疆人群预估达到100万以上。
不仅如此,郑大勇带领喀地一院肿瘤中心医生团队 , 围绕南疆高发的肝癌癌变、转移防控机制的研究主线,获批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地区基金)、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这也是喀地一院肿瘤中心首次获得国自然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输血,而是造血、授之以渔,把广东先进的医学、科技工作机制和经验留下来,深植在年青一辈的新疆同胞身上。”郑大勇坚信育人为本。
除了助推受援医院的学科发展、管理改革,使原本停滞的肿瘤微创科重新启动,推动肿瘤多学科诊疗机制落地开花 ,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不仅定期给医院肿瘤中心数百名医生业务授课,还根据每个人专长组建科研小组,举行每月文献阅读汇报会,指导开展贴合南疆医疗实际的临床研究,在科内乃至全院上下营造了一股浓厚的科研氛围。尤其关注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的培养,维吾尔族姑娘努热古•阿热甫正是他的徒弟之一,“郑老师的到来 ,让我有了许多改变 ,他带着我出诊查房 ,学习做科研 ,他既是严师又是兄长,跟着他学习和工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这是青年医生努热古的心里话。在多次科研分享会上,郑大勇都毫不吝啬 ,将申请科研项目的心得向医院科研人员倾囊相授 。作为院长助理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黎 ,谈及郑大勇,眼里充满了尊敬 。“ 郑院长待人豪爽 ,行事果断 ,亲力亲为带着我们一块干 ,很多事情很快就理顺了。”总务科长谢欣荣更是赞不绝口 。“他总说援疆是一个双向提高的学习过程 ,但是 ,他的付出远比我们要多得多!”肿瘤中心主任吴超群深情说道。
作为援疆临时党支部书记 ,他同样学党史 、作表率 。“他总是结合自身工作 、学习体会 、实践经验、对医院党建工作的深度思考 ,深入浅出 ,旁征博引,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引导我们把正确的理想追求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同为党员的援友林素暇说道。
从“ 要我做 ”到“ 我要做 ” ,也是郑大勇主导的理念 ,“ 大家有想法 ,尽管跟我提 。”病理科想拓展新业务 , 向南疆病理中心发展 , 即使医院场地紧缺 ,郑大勇多番奔波 ,最终给他们找到了 一块合适场地 ;核医学科欲召开全国学术大会 ,郑大勇全力支持 ,积极帮忙出谋划策 。大家的干劲被集中式点燃了。
从大幅度“跨界”的挑战到“得心应手 ”,靠的是不断的学习,为此,三年来,壮美的北疆他没有去过,没有节假日,他把自己“宅 ”在办公室,“宅 ”在宿舍,“宅 ”在不停奔走的路上。他不敢浪费一点点时间。“要学、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能停滞”。
从东南的绿林清波到西北的青海长云 ,从南粤到南疆 ,郑大勇将赤子之心付诸行动 ,把家国情怀融入技术援疆 。带团队 、树目标 、整流程 、抗疫情 … … 不断把勤奋和真情挥洒在这片热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