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笔者认为,对中医药事业而言,传承是根,创新是魂,发展是机。传承是创新的基石,创新要植根于传承,发展要依托于创新。
传承是根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成果的源头活水,中医药学融合了中国历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精华,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我们必须强根固本,夯实中医药文化基础,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溯本清源,夯实中医药理论基础,坚定中医药理论自信;坚守根本,夯实中医药传承人才基础,坚定中医药道路自信。
传承的根基在文化。在精神思想层面,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生命至上理念, “大医精诚”的医学精神以及“以平为期”的中庸之道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泉。在医学实践层面,中医药学“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 “辨证论治”的诊疗模式以及“四诊合参”的系统思维等,是中医药诊疗的经验总结,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守护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传承的根源在经典。中医药典籍是面向过去的传承,更是面向未来的开启,它不仅记载着历代医家的临证智慧,更诠释了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命脉,深度挖掘出蕴含在典籍中久远、深沉、厚重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是应有的传承。
传承的根本在人才。坚守根本,就是要夯实中医药传承专长人才基础,坚定中医药道路自信。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全国中医药人才工作会议召开,聚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成长路径、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等出台一系列部署举措,一条系统谋划中医药人才工作战略的路径已然绘就。
创新是魂
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创新是魂,创新的灵魂在守正,创新的心魂在革新,创新的神魂在精进。
创新的灵魂在守正。创新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中医药创新,我们要首先明确其基本精神内涵,铸造灵魂,即依托于扎实的传承基础,坚持中医原创思维,发皇古义,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中医药的继承创新需要以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为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夯实中医经典理论功底。在坚持中医原创思维方面,要做到既不“以西律中”,也不“以古非今”,必须把“守正”与“创新”有结合起来,笃定中医信仰,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原创优势。
创新的心魂在革新。要建立能够正确评价中医临床疗效,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是中医创新发展的关键。可以从应用循证医学的思路与方法、借助量表测评的方法、引入综合评价的概念等方面入手,推动中医药发展模式的变革。
创新的神魂在精进。重塑神魂就是要创新中医药治理体系,持续革新其管理体制及保障运行机制,实现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现行体制的重组。要注重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推动中医药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彰显中医药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贡献度,引导群众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发展是机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做到中医药文化自信自强,抢占中医药国际发展先机;响应健康中国建设,抓住中医药国内发展良机;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义,切合中医药发展契机。
发展的先机在中医药国际化。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宝库,为中华儿女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份瑰宝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其所坚持的“以人为本” “天下大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相通。从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到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被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体系,再到中医药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开出“中国处方”,中医药在国际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医药的发展在国际上迎来新的机遇。
发展的良机在国家战略支持。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独特优势,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进一步提升大众对中医药的亲近感与信任度。
发展的契机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因此,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度契合。要坚持中西医并重,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勇攀医学高峰,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健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