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团队揭示霾天的合适定义和健康危害

时间:2024-02-28 11:35:43  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编辑:张淼  作者:黄浩能  点击:

近日,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团队揭示了霾天的合适定义和健康危害。

这项全国性的研究为空气污染的公共卫生负担提供了强有力的流行病学证据,也为我国完善霾天的报告指南、构建准确的预警系统以及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霾是一种由于空气中悬浮大量粒径为几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导致大气能见度低于一定程度,空气普遍浑浊的一类特殊天气现象,一般具体定义为大气水平能见度和相对湿度均低于一定界值的天气。作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严重空气污染代名词,霾由于其易观察的低能见度特征,被公众广泛作为直观判断空气质量优劣的标准,也是空气污染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但目前关于霾天健康危害的研究证据较少,且尚存在对霾天的定义不统一、研究区域较为局限、代表性较弱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全国190个城市的死亡数据,使用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Poisson回归和多元随机Meta分析的两阶段研究策略,首次从人群健康角度探索霾天的最佳定义。发现将日均能见度低于10 km定义为霾天是合适的,且无明显的相对湿度界值。基于最优定义发现霾天会显著增加2.53%的非意外总死亡的风险,以及多种不同死因的死亡风险,尤其是肺癌死亡发现上升3.80%。在调整各种单一空气污染物后,霾天的效应依旧显著,表明其能反映多污染物的共同危害。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老年人群受霾天的影响更大,是需要重点保护的脆弱人群,并且霾天的危害程度随着霾的强度和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南方的霾天的危害略高于北方。

关于霾与中国人群健康的研究成果“Haze weather and mortality in China from 2014 to 2020: Definitions, vulnerability, and effect modification by haze characteristics”在环境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欧春泉教授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杨周博士研究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江美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im电竞app官网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

该研究论文是杨周博士研究生在欧春泉教授指导下,关于霾的健康危害及其治理系列的第三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专业一区高水平论文。此前分别就气象视角下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和空气污染对我国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等科学问题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论文。系列研究成果可助力于我国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学校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号-1063号
粤ICP备05084331号  im电竞app官网版权所有